□谢庆富
不久前,央视财经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调查显示,手机娱乐排在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每天刷短视频一小时以上。
公众学习、工作之余看看短视频,放松放松身心,有利于接下来更好地学习、工作。但是有一点很关键,观看短视频要适度,要掌握好观看短视频的时间,以防过度沉迷。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注意短视频的内容,防止被虚假有害的短视频所害。
在这个全民短视频时代,短视频可谓泥沙俱下。很多低质有害的短视频大行其道,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播带货名不副实。有些网红主播通过滤镜等方式,将带货商品过度美化,声称低价销售,让观众觉得产品物美价廉,引起冲动消费。实际上,寄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货不对板”,且维权困难。二是内容造假。有些短视频会编造一些悲惨身世、励志故事等制造网红,靠噱头吸引粉丝。三是内容低俗。有些创作者打擦边球,制作低俗色情短视频博眼球。四是存在侵权问题。
刷短视频容易让人沉浸其中,尤其是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一方面,要限制刷短视频的时间。家长要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学校也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平台的防沉迷模式也不能虚置。另一方面,要根除低质有害短视频生存土壤。平台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监控系统,精准识别欺骗、色情、侵权内容并采取封号等措施积极应对,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遏制低质内容、打击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建立协同体系,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短视频进行打击,让短视频市场正本清源,鼓励创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优质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