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资料分析」省心提速技巧(三)——知彼知己,全面攻略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gzhdwind.xhstdz.com/mobile/news/5460.html
核心提示:全文字数|11.2千阅读时间|37分钟图片来源|网络1.「百战不殆」与「资料分析」2.预判出题者的预判3.「通用类」攻略4.「图表

全文字数|11.2千阅读时间|37分钟图片来源|网络

「资料分析」省心提速技巧(三)——知彼知己,全面攻略

1.「百战不殆」与「资料分析」

2.预判出题者的预判

3.「通用类」攻略

4.「图表类」攻略

5.「表格类」攻略

6.「文字类」攻略

7.因为知彼,所以知己

理解「资料分析」材料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从本质上掌握出题者的思维,从而「知彼知己」,彻底摆脱畏惧这一板块题目的心态。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中最著名的一句话,这里的「殆」可以理解成「失败」,其实更精确的含义是「困境」「危险」。

这句名言完美契合「资料分析」板块,因为相当一部分考生并不了解该板块,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材料繁杂机械、学习乐趣少、学习成就感低等原因,不想去了解它,殊不知越是这样,越容易在这一板块上栽跟头。

西瓜在《行测的出题思路和时间规划》中解析过,「资料分析」的本质就是用繁杂的数据、机械的计算去测试考生的心态,通过考验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公务员。具体内容可参加这篇文章:

充分了解「资料分析」的特点,能够大幅度提高做题效率。反之,如果不重视、不了解,甚至多次上考场后还从心底里抵触,那结果只能是经常因为「不知彼且不太知己」而陷入困境,甚至在遇到数据特别复杂的材料时心态崩盘。

回归正题,根据之前两篇文章的分析可知,「资料分析」共有3种材料,每种材料各有一大类特色题型,加上该板块通用的题型,共有4类题型。

接下来就从具体题型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针对性做到「知彼知己」。

在MOBA游戏中有个很经典的名言,叫「预判了你的预判」,其实公考也是如此。公考的出题者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教授,自然早就预判到了很多考生「不想看、不愿做、不去学」的心态,并针对性地设置了测试考生心态的材料。

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出题者斗智斗勇,提前「预判出题者的预判」,在进入考场前就清晰地明确材料大概会怎样设置,题目会存在哪些难点,从心理层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用积极的心态迎接行测的最后一个板块。

总的来说,大家的目标应当做到「扫一眼材料就知道大概考什么」「看一眼题目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在达到这种水平后,结合积极的心态和「资料分析速算技巧」,就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己——资料分析,一切尽在掌握!

这里的「通用」有两种含义,一是面对所有「资料分析」材料和题目都通用的备考方法;二是所有的材料都会考察 「同比变化」类题目和「比大小」类题目,因此可以针对此类较为常见、通用题目的特点来备考。

一、「心态」的预判

此类题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解题的思路、计算的方法所有人都知道,因此对于此类题目,大家要做的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西瓜个人建议,在做包括「通用类」在内的所有「资料分析」题时,都要使用下面两种心态之一来面对:

①「慢工出细活」心态

这种心态的特点是完全不在乎做题时间,完全不考虑做题效率,要的就是每道题都吃透,把题目可能的陷阱、出题者的思路、解题的步骤等各个方面都弄得清清楚楚。

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在分析透彻自己做错的原因:是年份不小心看错了?是「数数」的时候漏掉了一行?还是心算不够准确?确定原因之后,就将其深刻铭记在心理,尽量使自己下次不要再做错。

②「实战」心态

「实战」心态就是让自己做题的环境尽量模拟真实考试。建议尽量使用纸质版材料(如果可以的话加上2B铅笔、橡皮和答题卡),每次做题都按秒计时,看自己能否在4分钟做完5道题,能做到的话再进一步加快速度。

事实上,公考的所有题都推荐尽量模拟真实环境去训练(限定时间+纸质材料+答题卡),但「资料分析」最为特殊。

由于「资料分析」题量巨大且放在最后一个板块,解题时间自然会极为紧张。所以: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要么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做每道题都有收获;要么就尽量模拟真实的实战环境,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更好地应对。

建议:大家在做题时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是做「资料分析」最重要的一点),紧绷精神,例如可以喝口水,揉几下脸,向后紧绷一下前臂和背部的肌肉,必要时可以掐一掐大腿,从而迅速集中注意力。

二、常见错误与应对策略

此类题型结构简单,变化较多,一般来说错误点(或者耗费时间过多的点)主要就两个,即「数据没对上」和「心算不准确」。

错误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即「因为各种压力而审题不仔细」和「因为追求速度而看错数据」。具体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没对上」的例子

①「近三年来平均」数成了「近四年来平均」。③在要求比较多年数据之和是否大于某个值时,把某一年份的数据看混了。

(2)「心算不准确」的例子

①在比较对象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甚至两位时,加减时看岔了行,比如把「1.045+1.055」心算时不小心算成了「1.45+1.55」②没有结合选项和问法要求过度追求计算的精确性,导致浪费时间。例如58762÷390.15这个式子,如果选项相互之间有百分之几十以上的差距(比如分别为120、150、180和210),那可以直接估算为「60000÷400=150」即可,没必要去计算五位数除法。

(3)应对策略

大家看到此类题目时就要明白出题者可能设下的陷阱或自己容易做错的点,例如:

看到「平均数」一定要注意单个数据(例如某年的某值)是否在问法的范围内;要求计算多年(多月份)的数据时,计算前一定要确定数据与问法要求一致;看到「多位数乘除法」时优先根据选项的差距来大致确定能否粗略估算;心算多位数加减法时注意不要看岔行……

切记:「资料分析」的热手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坚持每天至少做一套真题,并且把自己的错误点都记住,就会逐步摸索出足够的经验,从而做的又快又准。

「图表类」题目数据直观,趋势明显,计算相对较为方便,在「资料分析」这一大类别中是综合难度最低的题目,但正因如此,出题者才更倾向于在题目中加入各种陷阱。

一、「心态」的预判

做「图表类」题目,一定要抱着「出题者时时刻刻想要坑我」的心态,紧张起来!只有用最严苛的目光去审视「图表类」材料,才能让自己在残酷的行测考试中再多拿一分。

「图表类」是「资料分析」板块中唯一值得读题的,建议每张图表花15~20秒看一下。「表格类」和「文字类」的题目则分别只需要看一眼「表格题目+第一行汉字」和「第一段第一句话」即可,可能只需要不到5秒。

建议大家在做「图表类」题目前把图表的题目、纵横坐标轴的单位、数据看一下,再粗略估摸一下图表的趋势(是不是每年都增长?近期的数据是否有加快的趋势),然后再去看题。

二、常见错误与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图表型」的陷阱考法千变万化,因为这些陷阱导致的错误大致有下面这些:

(1)混淆需要数的年份/月份

比如「从2014年底」的起点不同,它实际等同于「从2015年初(1月1日0时)」,此时就不要把2014年数据算进去。

又比如,题干中如果问到「近几年」的表述,就要注意材料中数据截止到哪一年。例如2021国考材料的截止数据一般是2019年底,但也可能是其他年份或月份。

(2)「增长量」与「增长率」;「同比」与「环比」

「增长量」与「增长率」是「图表类」资料分析题中最最常见的陷阱,每年都有大批考生中招。此类陷阱并不难,很多考生在此丢分仅仅是因为时间紧张、心态着急或看题不仔细,让人颇为惋惜。

想要避开这类陷阱非常简单,只要一看到有「同比/比去年/和XX年相比」等字样,马上条件反射般紧张起来,直接锁定具体问法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增长了多少万/增加量最多/大约增加了多少收入」等,就是考察增量;如果是「增长率/增速最快/同比增速」等,就是考察增速。

与此类似的还有「同比」「环比」的区别,现在绝大部分「资料分析」板块的题目考察的都是「同比」,个别会考察「环比」,如果材料中出现了「环比」,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问法究竟在问「最近几个月来数据的变化」还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数据变化」。

此类题年年有,年年都有大批考生做错,但想要保证绝不在这里犯错并不难,各位小伙伴能否做到这一点呢?

(注意上述陷阱所有「资料分析」题中都有,但「图表类」最多,原因是「图表类」考察「增长」的题目最多

(3)「柱」与「折线」对数据的干扰和混淆

根据上一篇系列文章的分析可知,「图表类」自材料有3种较有特色的题目,分别是「大范围」计算题、「极值」类题和「图表之间互动」类题。

这三类题都可以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自身的特性,自然而然地对考生形成干扰,甚至出题者不需要刻意设置什么陷阱,考生自己在紧张的压力下就会做错。

一定要明白一个本质,图表是用来服务人的。在现实的工作中,制表者对所有数据都了然于胸,制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成果,让不熟悉该数据的人一眼能大概了解,常见应用例子如下:

对上级领导汇报某项工作;对合作方介绍公司的业绩;对消费者进行产品宣传。

大家在公考中做到的「图表类」材料和现实工作恰恰相反,考生对图表数据一无所知,图表本身只是能加快考生理解材料的辅助工具。

也就是说,在现实工作中,无论是「制图表」还是「看图表」的过程和做题是完全不同的。以下图为例:

这是2020年国考「资料分析」板块的一张图表类材料。该材料对应的题目分别是「全国茶园面积首次超过200万公顷的年份,当年茶园单位面积茶叶产量比上年有何变化?」以及「2016~2018年全国茶叶产量之和比2013~2015年产量之和增加了多少?

这种题目在行测考试中很常见,但它完全与现实工作不符。

如果「制图表」,那么在画出上面数据之前,制作者早就对这12年的茶园情况一清二楚;如果是「看图表」,该图表最可能出现的场景是「对上级领导汇报」,通过一张图展示出我国近12年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逐年平稳增加的情况。

理解了上述区别之后就会发现,在行测考试的范畴下,考生需要在一无所知的前提下根据「柱」和「折线」上标注的数据去对应题目的问法。

这种转换可能需要零点几秒核对的过程,如果问法再稍微复杂点,考生不仔细注意的话,看混数据的可能性比「表格类」和「文字类」还要高。

比如「2016~2018年数据与2013~2015年数据的对比」这个问法:

如果出现在「表格类」材料中,直接找到表格中2013~2015、2016~2018年的6行数据即可。

如果出现在「文字类」材料中,会直接告诉你「2016~2018年数据是多少」,但可能会从「相比起2013~2015年增长了多少」「2013~2018年总数据多少,其中2014、2015两年占比百分之多少」等角度来考察,本身「看岔」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但出现在「表格类」材料中,考生的目光就会先看「2016、2017、2018」3个年份的柱子对应的数据,再看「2013、2014、2015」3个年份的柱子对应的数据,并将前三者相加减去后三者。

也就是说,整个计算过程可能「看错柱子的年份」,可能「看错柱子对应的数据」,可能「在加完前三者的时候回来加后三者,结果没记住前三者的和」,还潜藏着「把折线数据误看成柱子数据」的风险,这些干扰都是「表格类」和「文字类」材料不具备的。

(4)应对策略总的来说,「图表类」材料现在大部分都是「柱状图+折线图」,以柱状表示主要数据,以折线表示趋势(同比、环比增长率)或另一组主要数据(比如柱状表示总面积/总个数,折线表示总产量/总收入),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出很多类型的题目,相对而言陷阱类型也较多。其应对策略也很简单:此类材料陷阱的难度远低于其他板块,要的就是考生精神力要集中,数据对应要准确。

总结:一定要时刻牢记,「图表类」材料陷阱很多(无论是主观设置的还是客观干扰的),做题时务必绷紧精神。尤其强调的是,做题时眼光要精准地将问题需要的数据和图表的具体位置对应,必要可以用笔进行标记,确保不会看错。

「表格类」材料给应试者最直接的观感就是海量的数据,它也是最接近实际工作的,其来源往往是直接的、未经加工的「一手数据」。

从绝对难度上来说,难度最高的材料是「文字类」,但其难点和「表格类」不太一样。

「文字类」材料和「图表类」材料一样,是从「一手数据(一般是表格类数据)」中找到需要的具体数据提炼出来的。「文字类」材料的难往往难在考生对专业名词不熟悉,而「表格型」材料则难在对考生心理最直接、最精准的打击。

很多小伙伴觉得平时做「表格类」材料往往正确率很高,不把其放在心里,但考试的结果往往会不遂人愿,这就是「不知彼」的危险。

一、「心态」的预判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做一组「表格类资料分析题」会错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其原因就是看到大量需要计算的数据时,潜意识里已经慌了。所以,做「表格类」题目之前一定要告诉自己,心态稳住!

「表格类」材料题目的计算难度往往很低,无论题干是什么样子,都要在战略上藐视他,当然战术上的快速估算方式还是要重视起来。

在心态上,一看到「表格类」材料,就要预期会遇到大量的计算情况,尤其是是「数数题」和「连续计算并比较大小题」,一道题算五六次乃至十几次都很正常。

「大量计算」本身就暗含着对考生的心理压力。绝大部分考生在做「资料分析」时本来时间就非常紧张,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再差点,看到「表格类」材料的问法后,脑海深处不由自主会浮现出「坏了,要算好多数」「怎么计算量那么大」「感觉快要做不完了」等想法。

上述想法就落入出题者的「预判」中,或者说,公考的目的,就要要淘汰那种意志不坚定、心态不稳定的考生,这种考生可能平时发挥尚可(备考做练习的时候分数很高),但一旦面临压力时很可能发挥失常(实际行测考试时分数很低)。

事实上,面对「表格类」材料,考生多少会因为「不知彼」在内心深处潜藏着失败主义思想,如果遇到特别复杂的材料和题目,「我可能会失败」的情绪一定会蔓延开来,从而影响做题水平。

怎么提前通过预判的方式调整好心态?那就是明确一个点,即「表格类」题目的计算是所有「资料分析」题目中最简单的,遇到后一定要稳住心态,快速估算,尤其是根据选项的差距来大致确定估算的程度。

做「表格类」题目前一定要保持心态的稳定,如果非常紧张,建议闭眼5~10秒钟,什么都不去想,暂时清空大脑后再去做题。

做题时只需要扫一眼材料的题目和表格中第一行的汉字(有时在第一列),然后直接看问题,根据问法找数据即可。尽量不要去看表格中的数字,否则可能在心底里产生一丝丝厌恶的情绪*,而这一丝丝情绪就可能变成压倒考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注:不喜欢机械的数据是大部分人类的本能,如果做不到喜欢,就不要勉强自己,尤其是不要在考场上犯强迫症非要看完整个表格,这是没有意义的。

在提前预判到「表格型」材料的内容之后,就会觉得这种题也不过如此。

事实上,找一个数学成绩中等的初一小朋友去做「表格类」材料,所做的结果很可能比不少考生都好,因为此类题目的计算真的很简单,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人人都能做得很好。

二、常见错误与应对策略

「表格类」材料的特色题目主要有「数数」题和「趋势图、饼状图」题,考生解题时的「工作量」较大,但计算较为简单,往往粗略估算即可完成。以下图为例:

该材料出自2019国考,其中:

纵轴有「2017年1月~2018年4月」16组数据,横轴有「CN域名/非CN域名的处理数量」「支付交易类/金融证券类处理数量占比」4组数据,合计64个数据。

可发现该表格有着「海量数据」特征,考生根本不用去看完,甚至连看的必要都没有。只需要看完表格的题目和第一行汉字,知道讲述的内容大致和「2017年1月~2018年4月钓鱼网站的处理情况」有关即可。

材料对应的题目分别为:

①2017年,全国处理的支付交易类钓鱼网站数量超过金融证券类钓鱼网站2倍的月份有几个?(简单计算+数数题)

快速逐个计算处理的「支付交易类钓鱼网站数量」的百分比有没有超过「金融证券类钓鱼网站数量」百分比的2倍即可,建议使用「乘法反推」的方式计算。

例如1月的数据分别是「64.9,34.4」,一眼可看出34.4×2=68.8>64.9,不符合要求。将12个月的数据都快速推算即可。正确答案为「6个月」。

本题易错点很简单:计算量大,有12组数据。针对策略也很简单:掌握「乘法反推」技巧,按平常心去做即可。不过度紧张的话,本题是一定能做对的。

②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处理钓鱼网站总数是多少?(简单计算题*)A「不到5000个」B「在5000~6000个之间」C「在6001~7000个之间」D「超过7000个」

*注:「简单计算」题指的是计算难度较低,但计算量往往很大的题目,并不是说题目本身难度很低。

本题直接计算「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处理钓鱼网站总数」=204+2598+58+641+254+3230即可。

分析选项,可发现「4个选项范围很大,首尾相连」。推荐采用「先估算再精算」的方法,即:

204+2598+58+641+254+3230≈200+2600+60+640+250+3200=2800+700+3450=6950

结果距离7000较近,大概再重新计算下约去的部分,即「2018一季度总数」=6950+4-2+1-4+30

显然这些数据之和不到50,即总和不到7000,C「在6001~7000个之间」正确。

本题需要计算6个数据的和,熟练掌握「凑整」技巧的话,可以快速得出结果在6950+且不到7000。

这里的易错点就是「在不该估算的地方估算」,看到「2598、3230」较大,有的考生可能估摸着和比7000大,没仔细算就误选了D。

针对策略:当选项是像本题这样是连续一串的数字时,建议「先估算再精算」如果和其他选项差距较大,(例如:结果≈6500,选项「在6001~7000个之间」必然正确)就无需精算,反之则需要精算。

「估算」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是所有题「估摸一下」就能确定正确答案。

③2017年下半年,金融证券类和支付交易类钓鱼网站占当月处理钓鱼网站总数比重最低的月份是(简单计算+对比题)

注意原文虽然说的是「2017年下半年」,但只有4个选项(8月、9月、10月、11月),因此不需要计算7月和12月的数据:

8月:87.3+12.4=99.79月:83.2+15.9=99.110月:78.2+21.2=99.411月:83.6+13.5=97.1

显然11月比重最低,「11月」正确。

本题是一道「三位数加法对比题」,一般来说三位数加法较为简单,计算量不大,再加上本题的问法是「对比」而不是「哪个更接近选项」,因此就不要估算了。

本题易错点和上一题类似,对应策略就是:当无法通过选项就直接判定可以奔放估算时,如果计算量不大,建议直接计算,以免估的不准而做错。

④下列折线图中,能准确反映2018年第一季度CN域名钓鱼网站处理数量同比增速变化趋势的是(「趋势图」题)?

一眼可看出只有3个数据,所以只需要尽量粗略估算即可:1月:42→204,大约是小5倍;2月:91→58,负增长;3月:76→254,3倍多。整体呈现「高→低→中」的规律,B选项正确。

本题基本不会做错,但可能会浪费较多时间。对应策略:「趋势图」题不要每个点都计算出具体数据,只要能得出个大概趋势,就一定能够确定结果。

⑤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A)2018年3月全国支付交易类钓鱼网站处理数量超过2500个(简单计算题)(B)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CN域名钓鱼网站处理数量占同期钓鱼网站处理总数的一成以上(简单计算题)(C)2018年2月全国支付交易类钓鱼网站处理数量环比下降了不到50%(典型的「同/环比增降题」)(D)2017年全国处理的CN域名钓鱼网站中,超过一半的网站是在12月处理的(简单计算题)

第⑤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都是错误的,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做一下。可发现这道题大部分选项考察的也是「简单计算」题。

综合分析可发现,「表格类」材料中考察「简单计算」的题目比例非常高,明确了这一点特性之后,就不会被海量的数据所吓倒,因为很多题目都考察三位数以内的加减计算,其难度远小于多位数乘除等计算。

补充:「饼状图」也是「表格类」材料的特色题目,例如2018国考的一个材料:

题目为:以下哪项最能准确描述2016年生活服务电商市场中,三个不同细分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量的比例关系?

注意求的是「同比增量」而不是「增速」!此类的陷阱在无处不在,看到「同比」「增」等字就要提高注意力,千万不要在这儿做错!

由于饼状图不需要太精确的数据即可看出相互间关系,因此可以比较奔放地「取整求约」来估算「3个细分市场的同比增量」:

外卖=1761.5-530.6≈1200由118题计算可知移动=2038.0-999.0≈1000旅游=6138.0-4487.2≈1500+

即三者之比约为12∶10∶15=6∶5∶7.5,饼状图3部分应当呈现为「最大的比最小的2倍要小,中间的和最小的差不多」的关系,明显只有C合适。ABD中的「大」都是「小」的2倍以上,可快速排除。

这是一道经典的「表格类材料-饼状图」题,可发现饼状图的估算和「趋势图」类似,都可以尽情奔放,因为再粗略的「取整」也不会干扰到更加粗略的「饼状图」比例(或「趋势图」趋势)关系。

总结:「表格类」材料需要「数数」和「简单计算」的地方很多,但数据量很大,所以最重要的是「知彼」,提前明白此类题目就是「计算量大,过程简单」,这样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对于材料本身来说,最重要的是关注题目的问法,一般的题目往往可以粗略估算,但选项差距不大的或者题目问法特别的(比如「哪个月符合XX条件」),就要仔细计算了。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否则可能因为看错数据而丢分。

「文字类」题目本质上和「图表类」题目一样,属于将一手数据提炼、加工后,再将想要展示的数据表达出来,只不过有的形式是图表,有的形式是文字。

在现实工作中,「文字类」材料能很方便地帮助受众快速掌握最核心的要素。

比如想要了解某市对外出口贸易的情况,那么最重要数据大概有以下几个:

该市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例;占比较大的几项业务(一般会列出3~5项)的贸易额和占比;同比去年的增减状况;主要贸易国家(一般会列出3~5个)。

由于数据涉及元素较多,所以做成「图表」的话较为复杂,但使用文字的形式,只需要3、4段,300~400字左右即可清晰展示,这也是目前「文字类」材料的主流表现方式。

一、「心态」的预判

为什么在行测「资料分析」考试中看到「文字类」材料的感觉和现实工作中完全不同呢?聪明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原因了——和「图表类」材料一样,「考生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

现实工作中,比如在某个会议上讨论该市的外贸形势,那么与会者必然在参会前对该市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开会的目的就是讨论经济数据,自然在看到材料后就马上理解那几个关键数据的含义。

而在行测考试中,考生事先不可能知道要考什么,所以看到材料后第一感觉往往是「头疼」——巨多的文字,各种专业的名词,眼花缭乱的同比、环比与占比表述……

这种陌生、混乱的感觉冲击性是非常强的。「文字类」材料的一般会设置为最后两个题,很多考生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被这样一冲击,心态可能就崩溃掉了,甚至明明有时间去做,却还是选择了去蒙答案。

因此,在做「文字类」材料题后要提前预判材料可能的结构以及自己可能出现的时间紧张、心态变差等情况,做出如下两方面的应对:

一是只读一句话。只要是「文字类」材料,直接读完第一段第一句话(最多读完第二句话)后,马上扫到题目上开始做题。原因很简单:考生不是参会的领导,材料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毫无作用的,只需要读完第一段第一句话,知道它大概讲什么就可以了。

二是锁定专业名词。读完具体题目后,直接找题目中提到的「专业名词」对应的数据,一定要找「完全相同」的专业名词*。

*注:完全相同指的是含义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是每个字都相同,但也有例外。例如材料中的「我国2018年」和问题中的「全国2018年」,材料中的「本公司」和问题中的「A公司」等表述就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个能帮大家快速解题的技巧,那就是「材料的题目顺序和内容顺序相同」,一般来说越靠前的题目对应越靠前的内容,而第5题的4个选项往往也是A选项对应最前面的内容,BCD对应的内容逐步靠后。

例如,某材料一共3个自然段,其中第1个自然段字数最多,那么出题方式很可能就是:1、2题对应第1段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3、4题分别对应第2~3段;第5题的AB选项对应第1段,CD选项分别对应第2~3段。

二、常见错误与应对策略

「文字类」题目的常见错误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找错了专业名词对应数据」或者「找专业名词时间太长」而导致的。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克服一切其他想法,只要做「文字类」的材料,就死盯着专业名词对应的数据,其他一概不去考取。

「文字类」材料虽然难度最高,但难点非常集中,能不能解决「专业名词」这个点,就看平时下不下功夫了。以2020年国考资料分析的一个「文字类」材料为例:

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额35357.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半年放缓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6636.15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比上半年放缓2.1个百分点;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7357.3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8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875.0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457.86亿元,同比增长40.7%,增速比上半年放缓3个百分点;再生资源物流总额30.88亿元,同比下降7.0%,降幅比上半年扩大4.3个百分点。

2018年前三季度,S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总收入1912.8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运输环节收入1321.9亿元,同比增长6.0%;保管环节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6.4%;邮政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16.7%;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6.4%。

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682.1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上半年放缓0.9个百分点。其中:物流运输环节总费用1854.6亿元,同比增长6.3%;保管环节总费用612.4亿元,同比增长6.4%;管理环节总费用214.9亿元,同比增长6.4%。

该材料唯一值得阅读的,就是「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额」这一句半话。通过这话,熟悉「文字类」材料的考生可以立即意识到接下来的内容肯定会围绕着「社会物流总额的组成、占比、同比or环比增减」等。

至于具体会讲什么?完全不必要去看,直接根据题目解析就行了。

①2018年前三季度,S省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量约为同期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量的比例为多少?(专业名词+比例题)(A)超过30%;(B)10%-30%之间(C)5%-10%之间(D)不到5%

本题的关键毫无疑问就是「工业品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总额」两个专业名词。其对应材料在第一段:

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额35357.26亿元,同比增长6.4%……工业品物流总额16636.15亿元,同比增长0.2%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2018年「工业品物流总额16636.15亿元」是「社会物流总额35357.26亿元」的不到一半(2017年也可粗略认为两者之比为1:2),而0.2%的增速是6.4%增速的1/32,因此:

工业品同比增量∶总额同比增量≈1×0.2%∶2×6.4%=1∶2×32=1∶64<5%,D「不到5%」正确。

②在工业品物流、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农产品物流、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和再生资源物流中,2018年前三季度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于上年水平的有几类?(专业名词+数数题)(A)4(B)3(C)2(D)1

本题专业名词为「工业品物流」「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农产品物流」「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再生资源物流」,都在第一段:

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半年放缓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0.2%;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2.1%;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6%;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7%;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下降7.0%。

可发现「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三者的增长数据要大于「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数据,即有3类在2018年占比重高于2017年,B选项「3」正确。

③2018年前三季度,平均每万元社会物流总额产生的物流费用比上年同期的变化为?(专业名词+同比变化题)

(A)上升了不到1%(B)上升了1%以上(C)下降了不到1%(D)下降了1%以上

本题专业名词是「社会物流总额产生的物流费用」,扫一眼可发现材料中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字,但:

第一段有「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额35357.26亿元,同比增长6.4%」,最后一段有「2018年前三季度,S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682.1亿元,同比增长6.3%」。

根据这两个专业名词可确定「平均(每万元)社会物流总额产生的物流费用」是「费用÷总额」的一个「比例计算」。

由于「比例计算」只和比值有关,和数据无关,可以直接根据两个数据的关系选择一个最简单的值计算。设2017年社会物流总额和总费用都是1,则:

2017年每1元产生的物流费用=1

2018年S省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S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6.3%,即:

每1.064元产生的物流费用=1.063

因此,每1元产生的物流费用=1.063÷1.064≈1且比1稍微小(不超过1%),C「下降了不到1%」正确。

④将2018年前三季度S省物流相关行业不同类型的收入按照同比增量从高到低排列,以下正确的是?(专业名词+比大小题)(A)运输收入>保管收入>邮政业收入>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B)运输收入>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邮政业收入>保管收入(C)运输收入>保管收入>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邮政业收入(D)运输收入>邮政业收入>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保管收入

本题专业名词是「运输收入」「保管收入」「邮政业收入」「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快速在材料第二段锁定对应内容:

运输环节收入1321.9亿元,同比增长6.0%;保管环节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6.4%;邮政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16.7%;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6.4%。

「运输环节收入」和「运输收入」,「保管环节收入」和「保管输入」这两组词就属于「不完全相同,但在本题含义完全一样」的例子。

本题又有一个经典陷阱:「同比增量」。经过上面的反复强调,各位小伙伴应该都没有被文字的繁杂干扰心态,没有误把「增量」看成「增速」了吧?

简单估算:

①运输环节收入1321.9亿元,同比增长6.0%

乘法反推:1200×(1+6%)=1200+70=1270<1321.9

可知2017年数据略大于1200,增长量略大于70。

②保管环节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6.4%

乘法反推:200×(1+6%)=200+12=212<226.2

可知2017年数据略大于200,增长量略大于20。

③邮政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16.7%

16.7%≈1/6,乘法反推:72×(1+1/6)=72+12=84>82.8

可知2017年数据略小于72,增长量略小于12。

④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6.4%。

「6.4%」是最低的增长值,远小于③的「16.7%」,且98.8亿元仅比③的82.8亿元略大,无需计算即可判定④的增长量最低。

综合分析可知,A「运输收入>保管收入>邮政业收入>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符合上述分析,正确。

⑤关于2018年前三季度S省物流情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A)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了100多亿元(专业名词+同/环比增减题)(B)物流运输环节收入同比增量高于该环节费用同比增量(专业名词+同/环比增减题)(C)外部流入(含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一半以上(专业名词+简单计算题)(D)配送、加工、包装业收入占物流相关行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专业名词+比例题)

本题正确选项为D,其中:B可以通过数据对比一眼看出,无需计算;ACD都可以使用「乘法反推」的技巧来快速计算。

综上所述,「文字类」材料100%会考到「专业名词」。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图表类」和「表格类」呢?答案很简单:

「图表类」和「表格类」也有极高的概率考察专业名词,但一般一张图表、一个表格就一两个专业名词,考生不可能看混淆,所以就不觉得有任何难度;但一个「文字类」材料可能有几十个专业名词,所以考生看了才会感觉头大。

总结:「文字类」材料说到底就四个大字——专业名词。在预判此类材料100%会考察专业名词的前提下,只要按照题目和内容顺序找到对应数据,并留意各种可能的考察点(比如比例关系、「增量」和「增速」的陷阱等),就可以大幅提升解题效率。

在文章的最后,还是要再次提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名言。

相信大家通过这三篇文章,能够重新认识「资料分析」板块的特点,尤其是在心态的调整和对3类材料的认识方面,上了一个台阶,做到了「知彼」的层面。而想要完全掌握这一板块,还需要通过「知彼」来进一步「知己」。

每个考生的「资料分析」能力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心态好但找对应数据速度慢,有的人计算准确但不熟悉估算的技巧,有的人擅长做「图表类」材料但很不喜欢「文字类」材料,这些问题都是要在备考过程中逐步提升,逐一解决的。

本文地址:http://gzhdwind.xhstdz.com/news/5460.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gzhdwind.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