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编为大”这是很多考公党的信条,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铁饭碗的热度有增无减,为了追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学生挤破了脑袋去考公考编。
为了上岸学生埋头苦学,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备考上面,甚至有不少考生为了上岸选择脱产备考,还有的不惜二战、三战,学生对于编制的追捧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编制岗位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报考人数逐年激增,为此各部门都在不断扩招,但是也因此产生了“冗官”现象,各部门工作效率在降低,还让不少人滋生了“躺平”的心态,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所以体制内的整改也在悄然进行。
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将被精简,缩编比例可达5%,2类人的铁饭碗不保
现代社会大学生数量持续走高,学历含金量不断被稀释,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动不动就失业的现状让大学生头痛不已,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考公考编的队伍中,想尽办法争取铁饭碗岗位,考公上岸更是成为了无数学子的目标。
虽说有些学生是带着情怀与热情去考公,但是多数还是为了那份安稳,想着考上公务员就能“躺平”了,为了上岸更是不在乎岗位,各种冷门偏门岗位都会报考,可是这些岗位存在的必要性越来越小,整改也是近在眼前的事情。
根据相关提议,国家确定了“精简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公务员将会缩编,而且缩编比例可达5%,并表示将会把收回的编制用于强化重点领域和工作。
而缩编所面对的人群也是比较明显,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吃空饷的人,占着名额但是却不承担任何工作的公务员,将这些人员的编制收回也能促进公平性,让更多有能力的学生进入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第二类就是一些存在意义不大的编制岗位或者是各部门的空编,根据以往的编制分配,有些部门根本用不完这些名额,但有些岗位却渴编制久矣,将那些空编收回,取缔毫无意义的岗位编制,能腾出很多名额。
如果说此轮的精简只放在中央的话,收回的名额也就几千个,但是如果各级事业单位都进行精简的话,那也是一个不小的动作,或许真的能够给体制内带来“大地震”。
在编的人员不用太慌张,只要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危机不会太大,只不过近两年的国考、省考以及事业单位招聘可能会受影响,待精简结束后就会恢复正常,考生要做好心理准备。
精简并不等同于裁员,编制资源配置整合才是最终目的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编制精简就觉得是要裁员,实际上两者不能划等号,精简的目的是收回一些不必要的编制岗位,并将其运用到重要的领域和岗位上。
换言之就是对编制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也就是说那些形同虚设的公务员岗位将被缩减甚至是被取缔,或者是通过退休、减少国考省考的招录名额来进行统筹规划,让编制岗位实现效率最大化。
而将这些编制岗位收回来之后,就能够形成一个“机动”状态,哪些部门需要更多编制或者是急需扩招的岗位,就可以动用这5%的编制名额,这样其实是比较合理的。
在笔者看来对公务员进行“精简”,对于体制内外的人都是有好处的,一来能够提升公务员的危机意识,减少“在其位不谋其事”的消极怠工行为,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二来看上去是减少了招聘比例,但是有两类人或许能够从中受益。
编制精简影响深远,有人欢喜有人忧,2类人或能从中受益
公务员编制精简对于体制内来说也算是个大动作,而且精简比例也不低,这让编制岗位变得更加金贵,对于那些混日子或者是行为有偏差的人不太友好,或许一念之差就会丢掉“铁饭碗”。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虽然缩编的情况比较明显,但是有些岗位之前因为名额不足而无法提供编制,但是如此精简调配之后,像公检法等重要岗位或许就能多出一些编制名额,而且还会向乡镇公务员倾斜。
另外有能力的学生晋升机会也就更大的,整合也会让体制内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如此一来能力和业绩突出的学生获得的晋升机会也就更大,也相当于变相拓宽了学生的晋升通道。
【笔者寄语】公务员是时下最紧俏的工作岗位,考生一窝蜂都去考公考编,为的就是能够获得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但是随着制度的改革,体制内部名额的精简,也就意味着铁饭碗的概念将被打破,考生报考也思虑周全,真正热爱且有能力做好相应工作再报考,否则就算进入岗位也会有被淘汰的风险,到头来容易弄得“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