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重走长征路,也是第一次踏上湖南的土地。
在此之前,毛泽东、曾国藩、汪涵还有湘菜,这“三人一菜”是我对湖南的最初印象。不过,当自己真正身在三湘大地,用脚丈量土地、用手触摸那里的一草一木时,才发现真正的湖南远远在我的“想象”之外。
五天的时间里,我们的采访团深入大山里的贫困农村,瞻仰红军当年长征出发地和战斗过的地方,与当地的老百姓交流、同湖南的山山水水接触。时间虽短,却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如果要谈感受,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
第一个词是“长征精神”
不少人可能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是不屈不挠?是不怕牺牲?在我心底,这种精神是两万五千里路上,红军将士们为了希望而不顾一切的英雄壮举。
其实,这种精神不仅在那两万五千里的路上闪现,而且贯穿在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在通道县,当我走近通道会议的旧址时,放佛看到了80多年前的那场关于红军向何处去的争论;在桑植,当我身在红军长征出发地,高大的纪念碑下,内心升起的全是敬仰;当讲解员向我们讲述贺龙元帅的革命经历时,我有一种难言的滋味。因为闹革命,父亲贺士道、弟弟贺文掌、大姐贺英、二姐贺戊姐、四妹贺满姑、堂弟贺文新等全部牺牲,可谓满门英烈。1935年,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走上了漫漫长征路,无数红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路上有失败、有胜利,有忠诚、有背叛,但坚定的共产党人走到了最后。
这场伟大的长征锻造了伟大的共产党人,也成了今天我们不断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我们没有理由忘记!
第二个词是“精准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湖南不少老乡还处于未脱贫状态。
我们的采访团去了花垣县的十八洞村,山路十八弯,大山连绵不断,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路他们如何跟外面的世界联系;张家界的武陵源区在建区之初,4.5万左右人口基本都为贫困人口,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基本温饱都不能解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指导扶贫工作,在这里作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近三年的时间,十八洞村有了大变化,修新路、建新房,电商进了寨子、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在外打工的小伙不再羞于承认自己的出生地,而是大声喊出“我是十八洞村的”。而武陵源区即将脱贫摘帽,走在全省“精准扶贫”的前列。
都说湖南的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一点也不错。“吃得苦”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最为鲜明,身处贫困却不等、不靠、不要,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当地干部为了扶贫也是卯足了劲,菖蒲塘村流传一句话,“不带群众富、不是好干部”,这些基层干部们牢记扶贫的宗旨,真扶贫、扶真贫,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老百姓精准脱贫,确实值得点赞。这些都是湖南扶贫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脱贫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第三个词是“媒体责任”
长征与扶贫,一个联系着时代精神,一个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媒体不是政府,无法提供扶贫上的政策支持。但我们有发声的平台,可以提供宣传上的支持。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传播好长征精神,也有责任为老区人民“精准脱贫”的努力鼓与呼。
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是县里的宣传部副部长,当他初到十八洞村的时候,村民都非常不理解:扶贫为啥派个搞宣传的来?靠一张嘴就能帮我们脱贫致富?而现在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这也许就有宣传的力量在其中。
几天的时间,我们写了几篇稿、拍了几段视频、发了几个微博,这些还远远不够,媒体人对长征精神和扶贫工作的关注应该是长期的、持久的。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在宣传上“加码”,让更多的人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更多的人感受当年的苦难辉煌。同时,未来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冲刺阶段,“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党和政府的承诺,也应该是我们媒体关注的重点。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朱利:长征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三个关键词】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yy520w.xhstdz.com/news/3731.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网资讯 http://gzhdwind.xhstdz.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