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权威发布!宁波2023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2024-11-11 02:29

今天下午,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宁波市2023年中考落下帷幕。各科目试题、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新鲜出炉,快来看看吧↓

权威发布!宁波2023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语文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命题依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以聚焦核心素养的命题理念引领语文教育,以素养立意的测评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宁波卷秉承优良传统,努力在继承中有创新,体现试题的综合性、情境性,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教材,提炼核心知识,对接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以情境为载体,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

整卷由五大语文实践活动构成:“寻踪美丽宁波 领略甬城文化”研学活动、“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活动、“小说改编成剧本”的研讨活动、筹备“这些年,我们读过的名著”展览活动、写作活动,每一组试题都是一个有结构、有追求的情境,让学习联结现实,实现学习的意义。第一个是日常生活情境,围绕“家乡文化探究”主题,主要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兼及文学阅读(古诗)等任务群要求;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是文学体验情境,围绕“劝说技巧”“改编意图”“重要引路人”等主题,主要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这些任务群要求;第五个是多种情境的综合,既是一个日常生活情境,又是需要勾连多种学科知识和体验的跨学科学习情境,主要落实任务群中对“表达”“交流”的具体要求。

从活动设置的结构来看:第一个活动结构由“甬之湖 寻山水之诗”“甬之阁 觅园林书香”“甬之贤 传红色基因”“活动小结”构成,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已有知识赏读古诗能力、整理提炼概括能力、结合语境提问能力、汉字梳理探究能力,特别是第5题,要求填写“甬”字与不同部首组合、并和研学中感受到的甬城特征相关联的四个汉字,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调用知识储备,又需要勾连活动中感受到的甬城文化,还要有语言文字的梳理意识,这是一种复杂情境下知识运用的综合体现;第二个活动由“劝说类文言文中的标题梳理”“劝说语气梳理”“完善劝说方案”“运用所学体悟劝说艺术”“活动延展”构成,主要考查梳理、积累、理解、分析等能力;第三个活动由“梳理改编”“探究改编”构成,主要考查感知、联结、比较、评价等能力;第四个活动由“电子书架归类”“阅读感言阐释”构成,主要考查用名著丰富自己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个活动聚焦写作活动,主要考查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

二、以文化为内核,弘扬人文精神,彰显文化底蕴

整卷文化味浓郁,或用材料、或用试题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其中。第一个活动具有浓郁的家乡文化,文言文梳理阅读中呈现“劝说文化”,“小说改编成剧本”体悟“戏剧文化”,天一阁藏书楼、学校图书馆电子书架中感受“书香文化”,写作活动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从而实现“阅读试卷的过程,也是一次文化熏陶的过程”的命题追求,以此让学生更加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不仅如此,还想以试题撬动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和行动。如,第3题,杨贤江故居研学时的一段对话,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革命家杨贤江先生的兴趣。又如,第15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既是一种文化和理念,更需要一种行动与责任,让学生在观察中行动,在思考中改进,在展望中创造,增强学生对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学科思维,在建构中实现综合

试题追求基于教材内容及教材核心知识的整合,使评价有依据,教学有落点。从考查内容来看:古诗文填空诗句均为教材古诗文名句;文学类文本使用了四大文学样式之一的戏剧,符合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根据课文《范进中举》及名著《儒林外史》,选择使用汪曾祺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本《范进中举》节选语料,回应教材戏剧“活动 探究”单元;劝说类文言文整理语料均来自教材;第3题根据材料写一段文字介绍天一阁藏书楼,这是将教材内容“缩写”和“说明顺序”“思路要清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等写作要求整合而编制;作文命题根据教材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中倡导的理念,结合“表达要得体”中的写作实践中的“环境保护月”活动而编制。从试题建构来看,运用似曾相识更有陌生感、新鲜感的语料,避免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强调试题内在的能力综合,凸显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第2题,“重”读音的选择和“萧索”还是“浩渺”的选择,要完成这两个选择必须调动原有认知——多音字“重”的读音和“萧索”“浩渺”的意义理解,还必须调用古诗赏读知识及策略进行整体赏读。又如,第12题,探究汪曾祺的改编意图,要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既要具有戏剧“活动 探究”单元学习中建构起来的“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唱词)”等核心知识,还要联结已学小说《范进中举》和已读名著《儒林外史》,在比较中建构新的认知,同时还需要具备想象场景、联结资料等能力,这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大综合,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素养。

四、以思维为纽带,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素养立意的试卷追求高阶思维,以高阶思维驱动低阶思维,引导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避免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整卷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在五个语文学习活动中都渗透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如,第9题,“结合画线语句所采用的劝说语气和劝说思路,阐述秦王是如何被成功说服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运用课内文言文梳理单中的认知,然后借助注释读懂文言语句,再根据理解分析语气和思路,这需要一个完整的阅读思维过程。

五、以“注释”“示例”“助手”为支架,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

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适当降低难度,打开学生思路,在必要之处搭建“知识支架”“示例支架”“思维支架”,如,第9题,根据学生认知,提供充分的注释;又如,第14题,为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题干中以《朝花夕拾》为例,对“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句感言进行阐释这一示例;再如,第15题,在写作试题后提供了四个写作方向的写作助手,既有材料方向又有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支架。

另外,宁波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载体,用足用好教材,调整控制好难度,题干指向明确,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清晰,卷面设计和答卷设计以方便考生阅读和作答为宗旨,合理清晰,这也是2023年中考语文命题组人员对本届学生的人文关怀。(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命题立意、情境建构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关键能力”“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品卷如品山水画,试卷呈现出“平远、深远、高远”三大意蕴。

一、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观平远之意象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本卷在试题命制中积极创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由近及远地构建“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等真实生活情境,让问题生长在真实情境之中。

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打开时代之韵。全卷共26题,其中有18题的材料选自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如“中央一号文件”“世界人口达80亿”“甬舟铁路”“学雷锋60周年”“银发知播”“沙伊和解”“金顶刻字案”“第19届亚运会”等时政热点都成为了命题素材的来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增强试卷的时效性,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的素养。

用沉浸体验的方式打开学习之道。本卷坚持“以评促学”,采用直观的、立体的、多元的呈现方式,建立起教学评之间的有效链接。例如,22题“在宁波遇见宋韵”主题研学活动、24题“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项目化学习、25题“惩治陋习 文明旅游”主题班会等,增强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情境性。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了与日常学习生活真实而具体的连接,让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自然而然地发生。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悟深远之意味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本卷坚持“依标命题”,在情境任务、评分方式的设置中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涵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素养生长在解决真实问题和任务之中。

用聚焦问题的方式打开思维之门。设问是命题者架起的一座“桥梁”:引学生从学习的“此岸”走向解答问题的“彼岸”;设问也是命题者搭起的一架“梯子”,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本卷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和答案梯度,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提炼能力、迁移运用能力等,体现思维水平的螺旋上升。如第24题,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驱动性问题,创设三个任务:基于任务一,学生根据梳理绘制的现代化进程示意图写出两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在了解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落实时空观念;基于任务二,学生根据提炼的“等式”和“不等式”分析英国与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的史实,在提炼现代化内涵中进一步落实“历史解释”;基于任务三,学生根据学习探究,聚焦如何推进“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在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中进一步树立“唯物史观”和“政治认同”。又如第25题第(2)问,需要学生就“助力文明旅游”发表观点,本小题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将学生表现分为观点与论述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四个水平等级,并提供了答案示例,为具体衡量学生通过答题所表现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达成度提供了量规和标尺,有利于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用综合开放的方式打开“双减”之策。本卷坚持“以评促教”,难易适中、适度开放、兼顾选拔甄别功能,在考试评价的改革方向中为“双减”政策的落地赋能。

一是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本卷中有6道选择题、行为判析题和材料题的材料或图片直接来自于教材,85%的答案直接指向教材,体现了对教材的回归与尊重。同时,试卷还整合了漫画、示意图、文物、浮雕、图表、结构图等,力图站位学生视角去思考、去设计、去创制试题,图文并茂,减轻学生阅读压力。例如26题通过“小帆船”和“老渔船”拟人对话的形式,让亚运会和开渔节在9月的象山碰撞出生态和科技的火花,让学生在趣味形式中增进认知体验。

二是注重对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例如22题第(3)问设计宋韵文化体验活动、26题第(3)问续写“老渔船”畅想,加强学生的知行体验,通过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又如22题第(2)问、第26题第(2)问均设置了“可选择”的答题任务,让学生在答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问题作答,充分“扬长避短”,关注并鼓励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展示自己的学业优长。

三是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选择题第3、4题,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为契机,通过对区域图的判读,落实地理学科“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素养,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责任感;第10、14题分别以饮食习惯变化和中国货币演进为线索,通过对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的把握,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等素养,有助于学生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第15题“银发知播”、17题“睡眠改善行动”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切入,通过对网络、生命、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等典型案例的分析,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健全人格”等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以“立德树人”为旨归,赏高远之意境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本卷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在试题的创设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力图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自省内化,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图示和潜移默化的情境导引实现知行合一,增进对祖国、对民族、对文化、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用小中见大的方式打开家国之情。本卷在空间区域上采用“经纬交错”的方式,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学科的主题探索。例如22题通过一地、一城、一次研学,打开千年宋韵。在“寻·宋时明州”中,以全地域的视角“跳出杭州、浙江看宋韵文化”(引自陈野著《宋韵文化简读》),通过观察“宋代海外贸易图”这一历史地图中所反映的史事发生与变化的时空环境,寻找宁波的“海派”渊源,感知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外交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开放包容、海洋文明要素等宋韵文化的重要特质。在“探·宋韵甬存”中,以全领域的视角“跳出文学艺术看宋韵文化”(引自陈野著《宋韵文化简读》),通过探索宁波宋韵文化研学打卡点上的宋代历史遗存,解密宋韵线索,进一步感知宋代各领域的物质之韵、匠心之韵、智识之韵、审美之韵等,充分感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厚植家国情怀。在“助·宋韵流芳”中,以全视域视角“跳出两宋时期看宋韵文化”,通过设计宁波宋韵文化体验活动助力宋韵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中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用以史鉴今的方式打开信仰之力。本卷从时间上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试题内容依照一定的人类历史发展时序,循序渐进,徐徐展开,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如第8题秦的统治印记,在把握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中明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第11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把握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中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意义;第13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合作,在把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14题中国货币演进从秦半两到宋“交子”再到今天的数字人民币,在把握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中认识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试卷还运用大概念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提炼,第23题从18世纪末中英“失之交臂”,到20世纪的中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再到新世纪在中国斡旋下促使沙伊两国“握手言和”,跨越两个多世纪的外交风云,展现出中国外交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全方位外交的变化特点,在感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感受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形象。

“平远”代表着广度,“深远”意味着深度,“高远”决定着高度。整卷寄托着命题组的思考与希冀。希望命题与答题的过程,是一场有温度、有情感、有灵魂的旅程,是师生见识、智慧和价值观的生成和传递,是建构知识、提升情感、发展能力、获得智慧、生成意义的自觉践行。(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英语
命题意图

2023年宁波市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充分贯彻了“依标命题”的理念,体现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命题立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份试卷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遵循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等原则,充分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性质,发挥评价对初中英语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综合评价目标。试卷结构合理,考查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看、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育人功能

整套试卷命题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注重发挥语言考试的育人功能,围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题进行选材,语料新颖,语言地道,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教育性。例如,完形填空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讲述一家人世代以诚信为本的优良家风,从爷爷、父亲到第三代作者诚信待人的经历,凸显试题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文中的爷爷为了帮助主人家做好家具,坚持以诚信为本,顶住被他人误解的压力,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等候木头干燥才开工。本题语篇主题明确,将思想性和教育性融入其中,在一家三代人对于honesty的传承中深刻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诚信”品格,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完成试题的过程中获得教益。

试题命制充分体现生活性和时代性,话题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试题从正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体现试卷的育人功能,做到考试即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例如阅读理解A篇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阅读理解D篇关注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语法填空讲述学生之间的友谊故事,任务型阅读关于社区暑期公益实践活动班的广告词等,都向学生传递了一种生活的正能量。

二、依标命制试题,聚焦核心素养

整套试题根植教学现实,聚焦核心素养,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考查各级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促进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试卷命制指向教考衔接,实现教与评的自然延伸和过渡,真正让考试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争取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充分发挥考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例如,阅读理解B篇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体现“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学校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整套试卷面向学生的共同基础,关注个体差异,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学会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当下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反拨和导向作用,能较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突出语篇意识,关注思维品质

试卷选用的语篇大部分改编自英语原版材料,语言地道规范,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试卷中不同类型的语篇都体现不同的写作目的,呈现不同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阅读理解题目设计巧妙、匠心独具,除了考查对文本细节的理解之外,更多的是从文章主旨大意、理解指代、词义猜测、逻辑推理和写作意图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深度解读能力。题目设置关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对文本表层理解的考查转向对阅读技能、策略的考查,真正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检测。例如,阅读理解B篇要求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语篇中信息的排列和发布,并确定关键信息,对人物进行深层次理解,能在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上预测故事的走向和结局。阅读理解D篇属于“人与自然”范畴,融入跨学科知识,要求学生能辨识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判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提炼主题句。

四、依托真实情境,运用语言做事

试卷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多样的问题任务,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例如,任务型阅读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多样的问题任务,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词汇运用中关注文化和热点,创设追逐梦想、生态环保和熊猫丫丫等情境,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关注时代脉搏,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语法填空注重基础,考查学生对英语词法、句法以及语篇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精细阅读能力和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答题中,学生既能感受到语言交际的价值,又能发展语言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此外,书面表达采用中国风卷轴形式,凸显中国文化和宁波元素,涵养家国情怀。书面表达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描述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经历并表达感受。题目提供了一定的写作支架,指向明确,任务清晰,清除了学生的审题障碍,为中下游学生降低了写作难度,让学生能专注于写作策略的运用和写作任务的完成。同时,书面表达没有完全限定具体内容,又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这样的适度开放既体现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让书面表达回归到了交流和表达的实用功能。(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数学
命题意图

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浙教版六册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将“综合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入其中。试卷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加强对数学探究过程及真实问题情境下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并坚持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原则。命题以四基为本,回归教材,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以方法为脉,突出核心,实现对通性通法的重点考查;以思想为旨,体现本质,实现对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整份试卷以素养立意,原创至上,层次分明,亮点纷呈,体现出试题的有效性、导向性、公平性和创新性的和谐统一。

一、立德树人,突出素养立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也是命题的航标。

PISA试题、数学文化类试题、情景应用题、新定义试题、综合探究题是历年宁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的亮点,今年依然多方呈现这些特色。第10题是PISA试题,具有PISA试题的三大特征,即情景、运用和思维。该题既可以对矩形与三角形的边长设元,凸显符号意识,借助代数推理求解,也可以运用几何直观,通过图形变换进行等积转化的方法求解,体现了对抽象能力、几何直观、数学运算等学科素养及应用知识解决或解释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第21题是在生活和科技的真实情境中,结合直角三角形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并结合PISA理念编拟而成的试题。本题使学生感受到应用跨学科知识进行自制工具等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经历现实情境数学化,探索数学关系、性质并迁移应用。命题角度新颖,既贴近生活,又需要借助数学知识和方法才能解决。它意在考察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奠定基础。

第20题是在宁波象山作为亚运会分赛区进行宣传活动的相关背景下,结合统计图表及相关统计量等知识,考查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及应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源于教材,引领教学方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践行,试题更加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准确引领教学的方向。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教材中习题的变式、引申与拓展。立足基础,体现考试性质,回归教材,导向课堂教学,返璞归真,以突出对数学概念与本质的考查,如第1、2、4、6、8、13、14、15,21、22题等;试卷中有一定数量的试题突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如第10题考查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等素养及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第22题考查数学建模、函数应用的思想方法等。题在书外、根在书内,朴实于外、灵动于内。这样源于教材的设计是为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引领教学方向。

今年的试题继续关注初高中衔接,突出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本质的考查,如第9、19、22题。第22题借助学生研学活动的素材巧妙设置问题,实现对一次函数概念、图象及性质及识图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的考查,体现函数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获取关键信息,以准确理解题意,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能将问题“数学化”,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解释问题。

三、关注过程,重视数学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因此在编制试题时,我们关注过程与方法,凸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第10、18、23题涉及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这些试题需要学生思维上真正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思考的方式和实践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核心素养。第16题作为填空压轴题,它融合了反比例函数的核心知识、等积转化的方法及整体思想,呈现形式新颖。解决该问题需要洞察到题中相关线段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建立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按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掌握解决综合性问题的一般方法。第23题以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理解概念、研究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试题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知识为载体,体现了对“概念—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图分析、推理计算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和研究,充分体现数学探究的意义。问题的设置简洁而内涵丰富,试题呈现方式新颖独特,体现了命题的公平性、创新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起点低、梯度明显,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正常发挥,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潜能考查,为后续的学习积累重要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数学学习过程的意义。

四、巧避模型,彰显学科价值

为有效遏制题海战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试题的命制完全避免模型化套路,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第24题压轴题呈现简洁、内涵丰富,巧妙避开常规套路。它以圆为背景,将圆的基本性质与三角形全等和相似、平行线、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核心知识融合在一起,蕴涵了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将核心知识和数学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问题设置层次分明,各小题在知识上自然衔接,相互关联;能力上逐步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平和中见关怀,沉稳中显活力,自然中现宗旨”的命题特点。最后一问旨在对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作出有效“甄别”,需要深入挖掘隐含的数量关系,解法多元,彰显个性,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思想与方法交融”的命题思想,充分体现了压轴题的综合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公平性。(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科学
命题意图

本次命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力求在“双减”背景下让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试题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指导思想

以学定考、素养导向。

二、命题原则

科学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原创性;深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注重设问与答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加强“教-学-评”一致性;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和教学导向作用。

三、试题特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凸显科学特色,发挥科学学科育人的优势,让考试评价成为立德树人、内化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渠道。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2题素材介绍了我市氢能多元应用领域的新突破;第20题素材来源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第28题以实现“双碳”目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转化路径为背景。这些试题均选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为素材。

2.地方特色元素和传统文化

第6题素材来自宁波三江口的主题灯光秀;第9题介绍宁波传统小吃“灰汁团”的制作方法。以上试题素材充分挖掘宁波特色元素,厚植家国情怀。

3.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1题题干导向健康的生活方式;第20题分析了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增强免疫力措施在预防传染病环节中的作用;第27题从某环保生态农场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厨余垃圾中能量在环境中的流动,倡导垃圾分类投放的必要性。以上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落实核心知识的全面考查

本卷试题的命制均基于课程标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构建科学观念的基础。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和科学思维水平,符合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

(三)落实情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本试卷除体现立德树人的情境外,大量使用教材情境、生产生活情境、自然现象情境、科技成果等情境,目的是在真实、新颖的情境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信息转换和处理、关联科学观念、建构科学模型的能力。 

1.来自教材的情境

试卷中的部分试题情境出自教材文本、图片、活动、实验、探究等环节,出自教材又不失创新。例如:18题探索铁生锈的条件活动、第19题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第23题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以及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观察和解剖花和模拟呼吸运动中的肋骨运动三个实验的图片、第24题第3小题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第29题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活动、第32题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等。

2.来自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

本试卷部分试题以真实的生产生活为背景,设置有意义的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3题触摸开关的简单原理理解、第7题马拉松比赛背景、第8题道路铺设透水砖现象、第10题老师课堂上制作的相对运动模型场景、第13题平时学生显微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第16题番茄果蔬生殖和发育、第22题某电厂的粉煤灰成分分析等。

3.来自自然现象和科技成果的情境

自然现象和科技成果情境充满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就在身边,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学以致用等理念。例如:第5题“金星合月”的天文现象照片、第27题媒体报道的新型生态农场、第30题生活中植物幼叶的重叠现象等。

命题组致力于情境化试题的探索,将考查内容融入真实的情境,考查学生从做题到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努力打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壁垒,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落实素养发展总目标

本试卷试题重视考查科学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以下四点展开。

1.实验探究

在实验考查方面,注重考查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教材中的重要实验。例如:第4题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第8题探索铁生锈的条件活动、第19题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第23题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等。问题设计注重体现平时“做与不做实验,随意做与认真做实验”的区别。

科学探究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方案、科学地阐释数据和证据方面,突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例如:第17题探究液体a、b比热的大小、第23题探究温度和光照对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的影响、第25题探究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是否会影响反应的快慢、第26题对汽车上坡打滑现象的探究。力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准确有效地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技能和能力。

2.科学解释

本卷在解答题中设置了独立的解释说理题第29题,以教材中的活动“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真实情境为素材,利用水平向外拉动两个挂钩勾在一起的弹簧测力计得出的结论,来分析两个在竖直方向挂钩勾在一起的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情况、解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同时,本卷还在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其它解答题的小题中也设置了解释类的问题,例如:第19题第2小题凸透镜成像中,人看到虚像时光的传播路径的判断;第21题第3小题分析解释如何增强题中电磁继电器中电磁铁的磁性;第26题第2小题推断预测小车爬坡的偏转情况;第30题第2空分析和解释植物顶端幼叶的叶柄弯曲生长的原因。

3.思维方法

本卷部分试题体现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认识,促进学生对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理想模型和经验事实之间关系的理解。例如:第15题设置了电路中电流不变的情境,颠覆了常见习题中电路电压保持不变,电流随电阻改变而改变的常规思维,考查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流不变情境下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并抽象成图像来判断选项;第23题第3小题需要学生理解题中细胞质无色透明,细胞质的流动无法直接观察,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并迁移判断教材中另外三个实验是否也应用此观察方法;第24题题干以一个新的电路,要求学生分析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巧妙地在新颖情境下考查电学核心知识;第31题利用电路中等效替代的思维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物理量的计算。以上试题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有利于推动科学核心素养落地。

4.学科本质

试题编制过程中,在同一主题下尝试学科内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对项目化试题和渗透STEM理念的试题素材的编写做了一定的探索。例如:第16题,以番茄果实为主题,综合植物遗传、生殖、发育等内容;第20题以神舟十六号、十五号相关新闻报道为主题,综合空间站内观测日出方向和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健康恢复的内容;第27题以生态农场良性运作为主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成分、能量流动、垃圾分类等内容;第32题,以制作叶脉书签为主题,考查学生氢氧化钠的性质、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33题以制作的密度计为载体,进行物体重力、浮力、压强的计算,利用杠杆原理分析计算不匀质物体的重心以及利用密度计使用原理计算所测液体密度。(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

大家可至宁波市教育考试院网站下载宁波2023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电子版。

网址:

nbeea.nbedu.net.cn

大家还在看
1、“发现宁波”大型城市游戏,正式启动!
2、最新名单!这批省级未来社区,有你家吗

3、7月1日起,全面推行!事关不动产权证

nceid="8366888812602031481" data-type="video" data-mediatype="undefined" data-authiconurl="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heckresupdate/icons_filled_channels_authentication_enterprise_a2658032368245639e666fb11533a600.png" data-from="new" data-width="1920" data-height="1080" data-id="export/UzFfAgtgekIEAQAAAAAAGHs1CEXanwAAAAstQy6ubaLX4KHWvLEZgBPE3YNsJRhQe9eHzNPgMItDANM2lweQ-Dc9lcE7j6yF" data-isdisabled="0" data-errortips="">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快关注↓


来源:宁波市教育考试院
编辑:张依依
审校:朱立奇、张志龙郑仲晔、王籍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权威发布!宁波2023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gzhdwind.xhstdz.com/quote/78404.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gzhdwind.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