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2024-11-10 17:34

1. 礼俗社会: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2. 法理社会: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3. 特殊语言: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如表情动作等,如行话

4. 时间阻隔: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

5. 学习:改造本能,反复的做,靠时间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新的做法,即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6. 文化: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积累

7. (西方)团体格局:捆柴似的组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同,等级事先规定的社会组织所形成的的格局。(一个人可有多重身份)

8.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具有同心圆性质的,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富有伸缩性。与“伦”类似

9. 个人主义:团体中,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

10. 自我主义:在差序格局中,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为中心的

11. 代理者:团体格局中执行团体意志的人

12. 社会圈子:差序格局中的基本社群,即“小家族”

13. 事业组织:乡土中国的家庭或家族,有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

14. 生活堡垒: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成长后便离开。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负担。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

15. 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

16. 亚普落式: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

17. 浮士德式:把冲突看做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

18. 礼:社会公认对的行为规范,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靠传统推行

19. 法:靠国家推行

20. 传统: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用来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无形权力

21. 横暴权力:从社会冲突方面,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权力是维持这种关系所必需的手段,是压迫性质的,有经济约束

22. 同意权力:从社会合作方面,由于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地生活。其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权利与义务要相统一

23. 教化权力:发生在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教化性的权力,是爸爸式的,为了教化而教化,带来长老统治

24. 时势权力:“时势造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其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

25. 长老统治:难以用民主和不民主来衡量中国社会下的权宜之计

26. 社会继替: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

27.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28. 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是身份社会的基础

29. 地缘:血缘的空间投影,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30. 欲望: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是文化事实

31. 需要:自觉的生存条件


1.研究方法:社区分析

《乡土中国》是“社会结构的分析,偏于通论性质,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社区分析是一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空坐落中描画出这一地方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在这一层上可以说是和历史学工作相同的。第二步是比较研究,在此产生了“格式”的概念。在这一方面,又与人类学相通。

2.研究范围: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观察,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特点。

3.研究目的:通过提炼出一些具体认识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的乡土社会。

4.有关书籍:《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乡土本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

      《乡土中国》中说道:“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中国人的历史发源于土,人与人的关系亦然。在乡土社会之中,稳定的结构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即使是放在现代社会来说,我们中国人之间的“关系”也如此。

        城里人认为乡下人是“愚”的。何为愚?“愚”就是文盲,不识字。可是乡土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文字阿。文字是时间传递和空间传播的工具,语言则是特殊的文字。语言使用于社群之中,在特殊情景下使用,这样便衍生出了“行话”,在面对面的关系上,你的一颦一簇,我都能理解。因此文字下乡如果没有发生乡土性的基层变化,是很难推行的。

        在人与人的沟通之中,产生了社会结构。与西洋人的“团体格局”不同,我们的社会结构称作“差序格局”。这是一种依赖亲缘和地缘关系,通过有差等的次序和一根根私人联系而构成的网络,富有伸缩性。我们常常以自己为中心,家则是以自己为石子荡漾出的涟漪。以一场我小表弟的“满月酒”为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么请谁便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而我发现这样的宴席的宴请客人常常更倾向于地缘关系主导,父系家庭为主轴。因此我十分赞同费老先生说的“家族常常往父系方向延伸”这一说法。这是一种自古以来便有的“伦”。

        正是因为“伦”的存在,我们有了男女有别的意识,正是因为差异的碰撞而产生了火花,我们有了家庭甚至说——家族。在这类问题上,与社会结构的研究方法类似,费老再次与西方作对比。

        西方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即“生活堡垒”。而我们的家庭的主轴则是在父子之间,配轴在婆媳之间,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因此在农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乡村中的夫妻往往不需要多说几句话也能亲密无间的合作,这足以说明,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不相同。它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歌哭哀号是激动时不缺的配合。

        社会秩序规范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可见“礼治秩序”是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因素。乡土中国中人治的力量大于法治。在这样的背景下,衍生出了权力。秦王扫六合,那是横暴权力的专制;阶级斗争红,那是长老权力的生长;新新时代好,这是时势权力的开启。当然还有西方在社会契约的制约下形成的同意权力。这四种权力其实都是由文化传统的沉淀而来,当旧有格局不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浪潮时,用浮士德的观点来看,冲突引起变更,这也许正是历史风云诡谲形成的迷人之处吧。

        可是这些个权力如何在那段时间维系的呢?答案是:血缘加上地缘。血缘是稳定力量,地缘只是血缘的投影,而诸如“籍贯”等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一个没有当地籍贯的人,是不会被认作是本地人的,这是小农经济养出来的我们的为数不多的固执。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回到最初土地的问题上。中国人在土里过了一辈子,血与肉都是泥土滋养的,如果你没有亲手抚摸过这片土地,又怎能说你是它的孩子?

        走遍千山万水,为何还是最眷恋这片土地。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乡土中国》读书笔记】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gzhdwind.xhstdz.com/quote/62103.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gzhdwind.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