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旨演讲上,智利前总统里卡多·拉戈斯在提问。本报记者 李隽辉/摄
正在北京雁栖湖举办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会的重要嘉宾,请其分享关于中国是否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看法。
在11月2日下午举行的专题讨论“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繁荣”中,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即提问,中国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上是否有具体的策略。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最早出现在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它是指一个经济体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1万美元的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
上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对中国未来表示乐观
在春华资本集团主席、知名经济学家胡祖六看来,中国确实有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统计显示,1960年时,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的国家有101个,到2008年,只有13个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
“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胡祖六说,当年阿根廷在美洲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高于加拿大,但这么多年下来,阿根廷始终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在发展的初步阶段,达到5%、7%甚至10%的经济增长率都比较容易,但是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渐渐接近所谓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大概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就很难再增长。因为社会结构在变化,5000美元和1.5万美元的人均GDP有本质的区别,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对政府和地方的要求更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智利前总统拉戈斯说道。
实际上,就在最近几年,国际上有关中国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言论并不少见。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类似的预言和担心就一直存在。
根据对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推算,2014年中国国内人均GDP约45631元,约合7336美元。
“中国曾经有10%的经济增长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和储蓄,但是当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上大学的学生要交学费,人们就没有钱进行投资了,这就是‘麻烦’的开始。”拉戈斯说。
拉戈斯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好。“在美国有3%增长率的时候大家都鼓掌祝贺,却都非常担忧中国‘只有’7%的经济增长率,这主要是从人均GDP的角度出发。这个陷阱是,如何保持投资,并且同时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需求。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认为新的五年规划将会成功达成。”
贝格鲁恩研究会主席尼古拉斯·贝格鲁恩认为,中国有参考,邻国日本和韩国曾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为止,中国也做得非常好。所以,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更成功。这不容易,但中国会成功。”
胡祖六也表示乐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在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能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跌入“陷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中国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这是非常务实的表现。中国虽然面临风险,但跨越这个陷阱并不困难。”
“创新是一个关键词”
经过40多年的探索,智利已经走过了这一阶段,成功实现经济转型。2011年,智利的人均GDP约1.2万美元,是首个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南美国家。拉戈斯回忆说,“在今天的智利,每个家庭中的第一代人有七成接受过高等教育。智利有1700万人,我们曾经只有20万人上过大学,但是经过仅仅25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有120万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拉戈斯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必须要跨越的。“我们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或者说更平均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也是智利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如,智利的铜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铜矿相关产业对于智利来说至关重要,当铜的价格下降,我们就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贝格鲁恩同样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达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由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当然必须要增长,而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更大的资本投资,和更高效的劳动生产率上。要有大量的外国投资进来,这样将有利于你们的市场,内部则需要巨大的储蓄,这一点上,亚洲国家一直都以储蓄而闻名,相比之下,智利人的储蓄大概是你们的一半。”拉戈斯说。
“另外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创新是一个关键词。”拉戈斯补充道。
胡祖六也同意这一观点,“关键是要破除那些限制创新的障碍。”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制度、政策束缚了创新的潜能,也存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的问题,通过继续深化改革破除这些障碍,中国经济跨越陷阱的前景就是乐观的。